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戏无间 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翌日,宁夏城头的叛军忽然发现,攻城的明军开始在城下将那些散落的麻袋收集在一起,并且在距离城墙约三十丈远的地方重新堆砌起来,于是赶紧向总兵刘东旸和副将土文秀禀报。

    刘东旸、土文秀得报后登上城头仔细观望,料想对方是像上次如法炮制筑墙登城,却为何离城墙如此之远呢?两人一时猜不透明军的用意,心想反正城池坚固,你能奈我何?因此也就任由城下的明军折腾。

    城下的明军抓紧时机修筑堤坝,三天后,围绕宁夏城城墙的一圈坚固的堤坝修筑而成。

    随着主帅李如松的一声令下,士兵掘开河堤,河水自围城堤坝预留的缺口汹涌流入,不到半日,宁夏城墙外和围城堤坝之间的河水已经有八、九尺之高,俨然成了一片湖泊,而宁夏城则似是在湖泊中的一个岛屿。

    李如松马上命人将河堤和围城堤坝的缺口堵死。城内叛军终于恍然大悟之时,梅国桢和李如松商议的“以水围城、以水泡城”之势已然成型。

    刘东旸、土文秀紧急向哱拜禀报,哱拜亲自登上城头眺望,却大局已定,也是无可奈何。终究是哱拜老辣,他一面急命城内叛军也开始收集麻袋装土,在城内沿城墙堆砌堤坝,另一面派人收集城内木材,召集匠人连夜赶制冲锋舟,以备突围使用。

    城外李如松也在紧锣密鼓地抽调三千人马援驰驻守的麻贵,以防套内著力兔部增援,这其中便有一个壮汉正是忽日巴日。

    入夜,二十艘冲锋舟自城内缓缓缒下,渡过围城的水面悄悄越过了围城堤坝,这二十条冲锋舟上每一艘分别载了一人一马,这一行人待船靠岸后便弃船骑马,悄悄地朝河套方向挺进,此刻明军大营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偶有几处星火大概是巡夜的哨兵手提的灯笼,似乎是并未考虑有人会突围因此未加戒备。

    这二十名叛军自是受了哱拜委派突围到套内搬救兵,他们见此情景不禁心中大喜,于是偷偷越过明军大营往套内急奔,一口气骑马奔出了五六十里,他们仍不见后方有明军追来,彻底放下心来。

    其中一个士兵向领队说道:“我说头儿,王爷和刘总兵都把李如松和明军说得神乎其神,一再叮嘱我等小心行事,说得像闯龙潭虎穴一样,可是你我兄弟却不费吹灰之力便闯了过来。依我看这个李如松不过如此,也是草包一个!”话音一落,这队骑兵开始放肆地大笑起来。

    可随着那领队一声惊呼,众人的哄笑声也戛然而止!因为他们发现,李如梅亲自率领着数以千计的明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就像一只露出了獠牙的猛虎正守在前方,可怜这二十名叛军骑兵连逃跑都没来得及,就被对面的一队辽东铁骑一个冲锋消灭殆尽。

    哱拜又连续派出两批骑兵突围去套内请救兵,都被埋伏于途中的明军消灭得一干二净。

    屡次突围求救的骑兵虽然都未能成功,但是套内著力兔所派出的探子却已将宁夏城战况如实回报,因此著力兔亲率三万骑兵倾巢而出赶来救援,此股援军本来取道平虏,无奈平虏守将萧如薰太过彪悍,援军与之接连交战三日不仅未能通过,竟损伤千人!

    著力兔无奈之余意图转道乐陶,却遇到麻贵、李昫所率在此等候多时的伏兵。

    麻贵这一段日子被李如松骂的凄惨,心中一股无名火正愁无处发泄,而李昫更是以戴罪之身留用,两人此刻遇到著力兔的援军,哪里还能搂得住火?

    原本李如松命麻贵、李昫二人将援军阻截、击退即可,可这两位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两军甫一接触便大败著力兔所部援军,而两场大战下来竟然吃掉著力兔一万多骑兵。

    这一来著力兔不禁慌了神,也顾不得哱拜所许诺的“大饼”,毕竟保存自己的实力才是前提和根本,因此他率剩余骑兵往老巢套内地区退去。

    按理援兵撤退便无再追击之理,岂料麻贵和李昫这两个心中满是无明业火的家伙杀红了眼,竟率兵一路追了过去,而且越追越猛,越打越凶,两人直打到著力兔套内地区的老巢仍然不肯罢休!

    这一来可苦了著力兔,打又打不过,理又没处说,无奈只能继续后撤,就这样双方一路纠缠,一直到贺兰山以北,麻贵、李昫实在是因为战线太长,给养难以为继才撤兵。

    却可怜著力兔剩余的几千兵马又继续在贺兰山以北转悠了一个多月才敢返回套内,经此一役后三十年一蹶不振。

    转眼到了九月初三,此时宁夏城内的哱拜一直在翘首以盼援军的到来,但苦等数日却始终杳无音信,也便料到外援几乎已经无望。然而此时城墙已经被围城之水浸泡多日,几处城墙已经开始松动漏水,城内粮草给养虽然准备充裕却也日渐减少。

    哱拜心里清楚,再如此死守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因此经过思索再三,决定派人在夜里趁明军不备捣毁围城的堤坝,先将围城之水退去,而后再伺机与明军决一死战。

    主意拿定当夜,哱拜便挑选了三名机灵、干练的亲兵携带了锹、镐、引信火药等物,乘坐了一艘冲锋舟悄悄抵达对岸的堤坝,却不料未等上岸,便被早已埋伏好的明军所发现,三人中一人被当场射死,一人跌落水中溺水毙命,剩下一个叫赵老三的士兵被生擒,连夜押送回明军大营。

    李如松和梅国桢收到禀报都觉得事关紧急,于是两人先后赶到中军大帐,命人将赵老三押了进来。

    赵老三本就被明军吓得瑟瑟发抖,此刻在中军大帐见到李如松和梅国桢,早就为二人气势所慑,除了一味地磕头讨饶哪里还敢作他想?

    梅国桢和李如松对望一眼,便开始盘问。结果不费吹灰之力便从赵老三口中得知,由于哱拜和刘东旸两人捏造谎言,对城内百姓说万历皇帝已经对宁夏城阖城军民颁下免死铁券,却被李如松和梅国桢扣留不发,誓要城破之日尽屠城内军民!

    城内百姓皆信以为真,因此虽然宁夏城遭围困多时,但城内军民却士气高涨,决心誓死抵御明军。

    梅、李二人掌握了如此重要的军情之后,命人将赵老三押下收监。随后梅国桢连夜起草了一份《告宁夏城军民书》,信中不仅拆穿了哱拜、刘东旸等人的谎言,并许诺城内军民如果出城,不仅保全性命无忧,且由朝廷按日供给口粮。

    梅国桢写好后并命人誊写了几百份,第二日清晨便命士兵将信件都捆扎于弓箭之上,全部用重弩射入城内。

    宁夏城城内军民捡拾到信件以后拆开一看无不震惊,一传十十传百使消息不胫而走,而守城副总兵土文秀又出昏招,竟然下令士兵强行收集所有信件并付之一炬,如此一来城内军民更加断定信中所言非虚,一时间城内军民人心浮动,原来凝结在军民中的死战之心瞬间土崩瓦解。

    两日后的清晨,梅、李二人又结伴骑马绕着宁夏城缓缓而行,此时正值初秋,远处天色湛蓝,一阵微风吹过,偶有落叶飘入围城的水面之上,荡起一小圈的涟漪,更显出周遭的宁静。

    梅、李二人被眼前的美景熏得有些昏然欲醉,而城头上的守城叛军似乎也被这淡淡的秋意所沾染,透显出一丝倦怠和慵懒,浑不似之前所见处处守备严整而显露出的森然景象。

    如此明显的变化自然逃不过梅国桢、李如松二人的法眼。两人相视一笑,知道是日前梅国桢所写的那封信起了作用。

    李如松眼望围城之水揶揄道:“梅兄,时下已至初秋,不如等到冬日,待水面结冰时,便率领将士踏冰入城岂不省了许多周章?”

    梅国桢笑道:“贤弟说笑了,这场仗如果真打到冬日,恐怕当今圣上第一件事便会向你我二人兴师问罪。”

    李如松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依我推算,宁夏城墙在近几日便会被水泡至垮塌,梅兄以为届时是否到了一举攻下宁夏城的时机?”

    梅国桢看了一眼李如松淡然道:“如松贤弟胸中自有定论,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如松有些感慨:“是啊,破有形之墙易,破无形之墙却难啊!无形之墙不破,巷战和攻城之战相比只会更加凶险异常。”

    梅国桢应道:“有些事也需要看缘法,我们回营吧。”

    梅国桢话音刚落,却见窖生自远处策马疾驰而来。

    梅国桢笑道:“如松贤弟,我倒是觉得你这个亲随小将颇有些趣味,总觉得每次见他必有好事降临,真是一员福将。”

    李如松笑道:“借梅兄吉言,却看窖生这次有没有好消息带来。”说罢勒马站定。

    窖生来到梅、李二人身边,飞身下马行礼道:“报梅御史、李总兵!有军情上奏。”

    李如松干脆利落地叫道:“说!”

    窖生回复道:“是,刚刚截获了一个车队,有十余辆推车上都装满了白胡麻,据车主说是城里的油坊自河南南阳贩胡麻刚回来,李如柏将军已经将车队先行扣押,请两位大人定夺。”

    梅国桢哈哈大笑着对李如松说道:“如松贤弟,我说什么来着?看来此子真是一员福将!”

    李如松也爽朗大笑:“梅兄,一同看看去!”说罢两人策马返回军营。

    李如松、梅国桢两人回到中军大帐,见李如柏和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已经在营内等候。

    两人刚一落座,李如柏连忙上前见礼奏报:“禀告梅大人、李总兵,刚刚截获了一个车队,一共十七辆大车上都装的是白胡麻。车主便是这个人。”

    李如柏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中年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他嘴里连连说道:“禀报两位大人,我是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啊,一直在城内开着一家小油坊,勉强度日,从未作奸犯科,请两位大人明鉴!”

    梅国桢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中年人,他看模样约有三十岁,中等身材,虽然穿了一身粗布衣装却很是合体,显得俭朴、精明,嘴唇很薄,看上去干练中透露着一丝狡黠。

    于是梅国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中年人赶紧答道:“回禀大人,小人名字叫作李登。”

    梅国桢说道:“李登,起来回话。”

    李登赶紧低头道:“小人不敢。”

    梅国桢温和地说道:“让你起来就起来,只是有些话要问你,不必拘谨。”

    李登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李如柏,李如柏说道:“既然梅大人让你起来回话,你就起来,不过要老实回话,否则定然严惩!”

    李登点头如捣蒜,连连说道:“小人遵命!小人遵命!”这才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低头垂手站在一旁。

    梅国桢侧头看了一眼李如松,李如松点头示意继续盘问,便继续问道:“李登,你是哪里人?”

    李登赶紧答道:“禀大人,小人祖籍在山西晋城,自幼丧父,从小便跟着叔父到西北一带贩牲口,后来叔父在宁夏镇染了急症暴毙,小人走投无路,便去了城内一家油坊做学徒,直到五年前自己才张罗了一家小油坊,勉强糊口度日。”

    梅国桢点了点头道:“一个学徒能白手起家也实属不易,自然是少不了比常人多了几倍的勤奋。如此说来,李老板对宁夏城内的风土人情应该是颇为熟悉了?可知道哱拜的府邸在城内什么位置?”

    李登一听赶紧答道:“蒙大人谬赞!小人哪里敢称老板。只是糊口罢了。小人虽在宁夏城多年,却一直忙于油坊生意,至于城内的风土人并不算了解,和官府便更加没什么往来,也不知道……不知道哱拜王爷的府宅所在。最多只是对城内地形路况知道一些。”

    梅国桢何等城府,听到李登刚才回话时有些犹豫,便知道刚才的回话言不由衷,却也不急于戳穿,他只是看了李登一眼,话锋一转道:“对了,李登,你拉这许多白胡麻从哪儿回来?”

    李登仍旧低着头道:“回大人,小人刚从河南南阳平舆贩了一批今年最早播种的白胡麻用于榨油。”

    梅国桢赞道:“我听说河南南阳府平舆所产白胡麻属性温凉,味道醇香,品质居全国之首。”

    李登闻听此言抬头瞄了一眼梅国桢又低下头道:“大人见识广博,小人钦佩!这南阳平舆所产白胡麻,驰名宇内,确可算是天下第一。待小人回到油坊,必然挑选今年头茬最好的白胡麻,压榨出上好的胡麻油给大人送过来。”

    梅国桢笑道:“这平舆白胡麻虽好,价格却也极高,梅某在京城时听闻,便是好多二、三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