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实第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文

    虚实二者迥异,然为兵法所用又归于一;作战必须支配敌人,而不为敌人所支配。

    行军作战要避实击虚,这样就能将自己的兵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主动权。

    “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一定条件下虚与实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用兵的规律像水的流动,不是固定不变的。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多,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迎战敌人的就安逸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前来而不被敌人调动。能使敌人自己自动来上钩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进入我防区范围的,是以利害威胁的结果。因此,敌人休息得好,要能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给养充足,要能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不动,要能使它调动。出兵指向敌人必须援救的地方,行军于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行军千里而不疲劳,是因为走的是在没有敌人阻碍或防守不严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住的地方;防御而必须能稳固,因为扼守的正是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进兵时,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向敌人防守空虚的地方,撤退时使敌人无法追击的,是因为行军速度很快,敌人追赶不上。

    所以,我军要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坚守,也不得不脱离阵地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的是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若不想交战,就划地防守,使敌人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所以,用示奇正之形于敌人的办法欺骗敌人,使敌情暴露而我情不露痕迹,我军的兵力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就能用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去攻击敌人,造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我军与敌人作战所用兵力就少了。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不知道那么要防备的地方就很多,敌人要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军所要进攻的敌人就少了。

    所以,处处防备,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了;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边,左边兵力就薄弱;这样就要处处防备,就各处兵力薄弱。兵力所以少,是因为处处防备的结果,兵力充足,是由于迫使敌人处处防备分兵的结果。

    所以,能预先知道同敌人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跋涉千里去同敌人交战。如果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不能预知交战时间,那么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以我之心忖度、推断,越国兵力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裨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的,敌人兵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用全部力量同我较量。

    所以,认真分析判断敌情,以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军以求了解他人的活动规律,示形诱敌,以了解敌人所处地形的有利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所以,示奇正,虚实之形以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伪装到最好的地步,能使人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这样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窥察到我军的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把根据敌情的变化之形灵活运用用兵作战的方法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人们还是看不出其中的奥妙;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战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战术来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的策略、筹算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应敌情的不同情况发展而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的流动,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雄厚的实力而攻击它的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流向,用兵则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决定取胜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夺取胜利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了。

    所以说,五行没有常胜,四时没有常位,白天有短长,月亮有圆缺。

    兵法精粹

    以主动制胜

    凡是先到达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能以逸待劳;后到达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会疲于奔命。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主动制敌,而不受制于敌人。

    能使敌人自动上钩,是以利引诱的结果;要使敌人不敢前来,须使敌人感到有败亡之害。敌人安逸时,应设法使他疲惫;敌人粮秣充足时,应截断其补给,使其饥饿;敌人安定时,应设法使其动荡不安。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急救的地方,行动要指向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长途远征而不疲惫,是因为走在没有敌人抵抗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是因为所攻的是敌人未设防的地区;防守必然稳固,是因为所守的是敌人不敢攻不易攻的地区。所以善于进攻的,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怎样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一点声息,因而能操纵敌人的生死,成为敌人的主宰。

    我军进击时,敌人无法抵抗,那是因为我军进攻的是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我军退却时,敌人无法进击,那是因为我方行动迅速,敌人追不上,当我想和敌人决战,即使敌人坚守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应战,那是因为我军进攻的是敌人必须援救的要害地区;当我军不想决战,即使随便划地防守,敌人也无法与我交战,那是因为敌人受我军牵制,被我欺骗。

    分敌以众击寡

    所以虚张声势,欺骗敌人,让敌人暴露行动或部署,而自己却不露形迹,就能使自己的兵力集中,而使敌人的兵力分散。如果自己的兵力集中为一,而敌人的兵力分散为十,就等于我方以十倍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敌寡的态势。能够以众击寡,就很容易获胜。

    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不能使敌人预知;敌人不得而知,就会处处设防,这样同我军作战的敌人数量就少了。敌人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敌人兵力所以薄弱,是由于处处防备,兵力分散;我方兵力所以众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备。

    因此,能预知与敌人交战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跋涉千里,也可与敌人交战;不能预知与敌人交战的时间和地点,则敌人攻我右翼,我不能调动左翼部队相救;敌人攻我左翼,我不能调动右翼部队相救;敌人攻我后方,我不能调动前方部队相救;敌人攻我前方,我不能调动后方部队相救。前后左右尚且不能相救,更何况部队之间远的相隔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

    藏形迹于机变

    因此将帅必须分析判断(策之),明白利害得失,挑动敌军(作之),了解其动静规律;故意显露我方态势(形之)以探求所处地形的利与不利之处;用少数兵力和敌人较量(角之),以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战斗态势运用到了极致,就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底细;智谋再高的人,也无计可施。以变化莫测的战斗态势取胜,众人不知我是怎么获胜的,一般人只知道我获胜,都不可重复同一套战法,应该因多种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一样(兵形像水),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用兵则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之处。水随地形高低而改变流向,用兵也要顺应敌情变化而克敌制胜。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定的方法,就像流水没有一定的形态,能因敌情变化而取胜,就称得上用兵如神。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交替更迭,白天有长有短,月亮有圆有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家使用范例

    项羽杀宋义

    孙子在这里提出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思想。“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按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则是指被敌人牵制行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享有主动权,它贯穿于整个战争的全过程。

    陈胜反秦揭竿起兵,遇到了以秦朝少府章邯为首的秦官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这会儿,章邯已移师攻赵。陈余抵挡受挫,退至巨鹿。敌众我寡,不得不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是项氏叔侄树起来的一面旗帜。陈胜被手下的庄贾杀死后,反秦力量群龙无首。于是,项氏叔侄找到了原楚怀王的孙子,把他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也被称为楚怀王。此次援赵,楚怀王把这一使命交给了宋义和项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宋义在项氏叔侄那儿不过是个谋士,楚怀王怎么会把上将之重任交给他,而让项羽屈居于宋义之下呢?原来,在濮阳之战之前,宋义曾预言说项梁这支队伍骄气十足,而骄兵必败,果然为宋义不幸言中,项梁在那次战役中战死。项羽因为在进入关中以后大肆烧杀,颇失人心。再说,楚怀王也不愿使自己成为项氏的傀儡,便借此调度节制项羽。对此,项羽忿忿然却又无可奈何。

    队伍按时开拔后,于中途莫明其妙地停驻下来。巨鹿前线急盼援兵,宋义却在途中连住46日,裹足不前。项羽忍不住入帐请战,却遭到宋义的奚落。眼看严寒将至,雨雪纷纷,士卒又冻又饥,宋义却高坐帐中,天天与诸将豪饮大嚼,军中对此颇多埋怨。

    项羽听到士卒们对宋义的不满与日俱增,觉得时机成熟了。一天早晨,他大步来到宋义帐中。宋义正在洗漱,还没反应过来,便被项羽拔剑砍掉了脑袋。随后,他携首级出帐示众:“宋义与齐私通,我奉怀王命令,已将他斩了。”还自称是假上将军(代理上将),上报怀王。楚怀王明知项羽是夺取兵权,却奈何不得,只得传令项羽为上将军。

    有了来之不易的兵权,下一步作战便只能胜,不能败,不然怎么体现项羽为上将的力量呢?于是,项羽下了狠心,下令沉船,砸锅,烧屋,只带3天的军粮,与秦军决一死战,不胜不得生还。“破釜沉舟”的典故就来源于此。

    军置死地而后生。到了这个份上,将士们个个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人人怀着必死的信念拼命杀敌。巨鹿之战,赢得了大败章邯为首的秦军主力的战绩。陈胜举义以来军事上的低潮终于被扭转了过来。以此为转机,出现了反秦武装乘胜追击,势如破竹的大好局面,秦朝被推翻终于成了指日可待的事。假如项羽不杀宋义,不把军事指挥权抓住在自己的手里,肯定无法取得巨鹿之战如此辉煌的战果。

    商战使用范例

    IBM屡次掌握主动权

    IBM是世界电脑市场的龙头老大,它所拥有的资产远远超过500亿美元。

    商场即战场。IBM的发展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它也有竞争、挑战和对手。然而它在每次竞争中,总是力争主动,完善自己,从而在战胜对手的过程中使自己一步步强大起来。

    在计算机市场上,首先向IBM开炮的是雷明顿·兰德公司。1951年,兰德公司向美国统计局出售了第一台商用计算机,首次向IBM发起了挑战。

    兰德公司的进攻使IBM的主席小沃森大为惊讶,他立即召开上层会议,研究对策。

    IBM抢先投入自己的全部实力,从宣传攻势到网络专家,从占据技术领先优势到研究开发更新产品,每一步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同时,密切注意兰德公司的倾向,分析对手的每一个企图。终于IBM这种全方位的进攻使它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了上风,一路领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结果兰德公司在强敌面前溃不成军,只好退出竞争。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一些陆续强大起来的电子计算机公司联合起来,结成了阵容庞大的盟军,向IBM射击密集的炮弹,想一举轰毁IBM的阵地,在这场围战中,盟军耗去高达上亿美元的广告费。

    面对盟军异常凌厉的攻势,IBM没有正面出击,以牙还牙。它采取了有效的防御策略——推陈出新,不断用自己更优良的新产品取代自己过去的产品,以最优质的产品争取到市场的主动权,那么敌人就会不攻自破。

    于是,IBM推出了这样的广告词:比IBM更优良、更便宜、更好。很快新产品XT型个人计算机上市了,它具有硬盘装置,能存储5000页资料。刚投入市场就引起了一片叫好声。

    紧接着,拥有全新微处理器的AT型个人计算机又在计算机新产品上一展雄姿,大放光芒。它的功能没有任何一家其他计算机公司敢与之抗衡。

    盟军阵脚大乱,无数的中小型计算机公司被迫关门或严重亏损。

    IBM在发展过程中,时时都在迎接挑战,每一次都能以多变的谋略及时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将对方打倒在地,从而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处世使用范例

    爱决斗的美国总统

    孙子把握战争主动权的思想,也是指导我们人生活动的重要思想。

    人生有两种,一种是像巴甫洛夫的狗,听从外来的信息;另一种是运用自己的脑子,选择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想法和做法。

    由于过去的经历和无数次的教训使得许多人心有余悸,他们最担心“别人会怎样说呢?”怕枪打出头鸟,凡事随大流,开会时坐在后边,更不敢第一个发言;工作求中等水准,绝不会比别人多干,以免有人评论他们爱出风头。别人求他们办事,他们虽极不情愿,也不敢说半个“不”字,怕别人认为他是不讲情面的人。

    这样的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所以会出现许多女人热衷于同一发型,有的人心甘情愿地一直维系感情早已破裂的婚姻关系,生活在令他(她)厌烦的生活圈里。当然不能说这种人不想走出“围城”,只不过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语言。

    “别人”式的枷锁会扭曲一个人的人格,压抑你的创造力,就连你原有的能力也将被破坏殆尽。

    许多人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别人的劝告,从怎样教育子女,到怎样减肥;从购买什么牌子的化妆品到怎样致富,不一而足。这些“顾问”使得我们盲目行动,有时还会被虚假的宣传所迷惑,自然少不了上当受骗。因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法得到一流的专家、学者的咨询服务,而是轻易相信了“街头巷尾、道听途说”式的忠告者的处方。

    有一位管理专家在谈到有关“成为一位领导者所必备的条件”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几乎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告诉我们‘应当保持普通而非卓越’。但是这种普通人是毫无发展潜力,做不出任何一件事情的。而领袖人物的定义即意味着在某一个群体中与众不同、才华突出的人,领导人物必须在某些方面突出才行。我们应当努力的,要尽力使自己显得跟其他人有所不同,而不是跟其他人一模一样。”

    杰克逊被称为美国“最爱决斗的总统”。他的爱决斗习惯起因于他太在意别人的说法。

    杰克逊的妻子雷切尔17岁时与第一任丈夫刘易斯上尉结婚不久即因感情不和而分居,雷切尔便回到娘家居住。那时,年轻的律师杰克逊正是雷切尔母亲家的房客,两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杰克逊非常同情雷切尔的遭遇,为了她不再被刘易斯上尉欺负,便担当了她的保护人。当刘易斯上尉声称要用武力夺回妻子的时候,杰克逊和雷切尔逃到了密西西比州。刘易斯上尉向法院提出要与妻子离婚。杰克逊与雷切尔误以为刘易斯已获离婚许可,未经核实,就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夫妻生活。两年后,他们才得知刘易斯故意拖延时间并未办妥离婚手续。离婚判决书于是1794年初才送到雷切尔手中,此时她和刘易斯上尉才算正式离婚。

    刘易斯上尉的做法让杰克逊和雷切尔陷入了尴尬境地,他们只好补办了第二次婚礼。顿时,杰克逊夫妇成了人所共知的重婚犯和通奸者。

    杰克逊与雷切尔重婚的事成了当地人议论的话柄,许多人把这一丑闻到处宣扬,杰克逊异常恼怒,发誓要捍卫心上人的名誉。1803年,杰克逊与田纳西州州长塞威尔之间由于后者说雷切尔的坏话而发生了恶斗。杰克逊怒不可遏,拔枪向塞威尔射击,险些打中了他。1806年,田纳西州的神枪手迪金斯在与杰克逊就赛马赌注发生的争吵中,又亵渎了雷切尔的名声,杰克逊向迪金斯下了决斗挑战书。在决斗中,迪金斯当场死亡,杰克逊左胸中弹,因靠心脏过近,子弹无法取出,一直留在体内,伴随他一生。

    1828年杰克逊参加总统竞选,他的竞选对手亚当斯散发了一本决意搞臭他名声的小册子。小册子里专门列举了杰克逊参与斗殴、打架、决斗等事件达20余次。亚当斯攻击杰克逊的生活和性格太放纵,不适宜担任总统。尽管杰克逊最后竞选成功,但他却一直品尝着人生的苦果,因为他心爱的妻子雷切尔由于承受不住别人说他们是重婚犯和通奸者的压力而英年早逝。

    杰克逊和雷切尔的爱情是一出悲剧,如果杰克逊和他的妻子雷切尔补办第二次婚礼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坚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们会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他们会更多地享受生活,白头偕老。

    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而且正邪善恶互相交错。所以只要你心中看得开就行了,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如果我们存有这种潜意识,以别人的看法为指针,生活就会苦多于乐。毕竟无法尽如人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活,痛苦难过的只有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在乎别人的说法呢?为什么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在别人手上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兵家使用范例

    孙策攻王朗

    从本质上讲,战争是难以穷尽的特殊“艺术”,内蕴着无穷的复杂因素,不论何种战争,战胜敌人的战法,从来都是不会重复的。一个成功的将帅,能够驾驭规则与模式,但绝不会局限于某些规则与模式,每一次战斗都是独特的,都是从战斗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与发展,绝不是僵化教条、生搬硬套或重复前人的模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指出:“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孙子讲的“战胜不复”就是这个道理。战争中,一种新的谋略、新的手段、新的作战方式、新的武器装备等,往往可以达到出敌意外、出奇制胜的效果。人类战争史上,没有完全重合的战争,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作战方式方法。

    要获得胜利,指挥员必须善于根据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运用新思维、制定新谋略、创造新战法。韩信背水设阵,破忌而创新,是以奇取胜;徐晃重复使用这一战法,因缺乏创新而失败。所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谋略运用,如“围魏救赵”、“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之所以流传至今,常用不衰,就因为使用者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虽然是同一种战法,却因人、因事、因时而异,都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或完全的照抄照搬。公元196年,孙策发兵进攻王朗,以夺取中原。王朗军在固陵坚守防御,孙策从水上连续数次发动进攻都没成功。这时,孙静建议孙策说:“王朗凭借坚固工事防御,我们很难迅速攻打下来,查渎以南距离这里数十里,有一条重要的道路,最好从那里发起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