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家宅不宁,小家起波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均跟着去夏溪的商队走了一日,路上结识了一位同路客。

    老汉是个昆山县本地人,家里开着一家南北杂货,艰难维持生计。

    “年轻后生,你来这昆山县作甚?”

    赵均一时被问住了,勉强答了一句“寻亲。”

    也该赵均运气好,这原身的故乡,正在应州府外。

    否则,他也只有见了韩悦后,再去寻亲。

    这两个字像是触动了老汉的敏感神经,一时忍不住落下热泪。

    “这世道亲离子散已经是寻常,如何求的安稳啊。”

    所以这世道都在渴求明主吧。

    老汉拍了拍赵均的肩膀,以示安慰,说是寻亲,又有几人能如愿。

    连自身保全都要费尽周折,操劳忙碌,又怎有精力,顾得过流离亲眷。

    老汉忍不住,细细追问,“老汉在这方圆百里还算认得几个人物,家中也有一二出息子弟,后生不若仔细给老汉讲讲,哪怕老汉不知,也帮你留意一二,往后若有消息,也算便利。”

    昆山县说小也小,但也有几万人口,赵均这找法,说一句大海捞针也不为过了。

    老汉皆是好心,赵均也不好拒绝,只得随意含糊说了一些,哪知老汉越问越细,赵均也只能都说了。

    若是这样老汉都能帮他找个亲戚出来,赵均也是服气的。

    大概是打开了话匣子,老汉也觉得赵均亲切了,主要是赵均运气颇有些迷,原身的亲戚居然和老汉是同村。

    这下倒是解决了赵均的一大难题,赵均和老汉多打听了两句,方知哪怕他回了故乡,怕也寻不到亲人。

    老汉虽然是同村人,却早年离家,这次若不是族中后辈多方恳求,还不愿回家。

    自是给赵均提供不了多少帮助。

    赵均也不意外,若是原身的愿望如此容易实现,原身也不会一直在外面蹉跎。

    “世道难啊,老实本分的原也找不到出路,听说徐州府出了个人物,老汉有个亲戚是徐州府的,前段时间写信过来,这头上的天换了一个,也没多大的用处,这吃的喝的,还是老三样,也不知这世道什么时候才能见晴天啊。”

    大伙儿如果不是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谁会听到‘反贼’如此平静,都是安分守己的乡下人,不就图个温饱。

    勤勤恳恳干一辈子,也能为家攒下一点家底,而不是现在这样,干的越多盘剥越多。

    勤劳的吃不饱,懒惰的也活不下去,没出路啊。

    “这见天收税,谁让咱们是汉人,是三等人,收的税最重。原本也能忍受,可官员老爷们只收银钞不收现银,大道理老汉不知,可将粮食换了银钞交出去足足多了三层税,这哪家受得住?今年大灾大难的,听说应州府的沈家扑买了好几种税,今年的日子难过啊!”

    天灾,重赋,通货膨胀还有商人从中牟利,下层百姓的日子如何能过的下去。

    和这老汉相比,韩家村人过的算好了。

    起码每年的税交的上,不至于为了逃税,跑到山上成了山贼土匪。

    这个世道,多的是彭大这样的百姓,做不了良民,只能成了水匪,现在成了反贼。

    一个世道是不是坏到了极限,大概就看普通百姓对反贼的态度吧。

    老汉提起反贼,可没有一点厌恶,反倒成了生活的常态,甚至隐隐有希冀。

    人都是怕改变的,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天地翻覆。

    “看老者似是读过书的,我家中有亲人正要进学,不知老者可有指教。”

    赵均提起这个,老汉可就不伤心了,他一辈子最得意的两件事,一是有个出息的外甥,二则便是自小家中贫苦,却也念了两年书,读了几个字。

    “这昆山县毗邻应州府,走水道去金陵府也不过两日,交通便利,物富人丰,文气鼎盛,出了不少人物。顶顶有名的便是白鹿洞书院……”

    赵均一路也不寂寞,老者细细为赵均将了入学白鹿洞书院的条件。

    这首先要寻一个好的启蒙先生,正好昆山县就有一位,出身白鹿洞书院,有了这位先生的举荐,读完蒙学的少年便可接受白鹿洞书院的考核,若侥幸过了,便可进书院进学。

    从书院毕业后,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是说这昆山县只有这一进学选择,但往往白鹿洞是周边数百方圆,最好的选择。

    老者愿意告知赵均,一方面是因为他一路需要借助赵均这个武力护持安危,另一方面也是赵均表现出的谈吐气质。

    老者不会以为赵均对进学一无所知,他只是猜测赵均有可能刚刚搬迁至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