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关中门户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的安禄山真的是骑虎难下,潼关久攻不下,向东掠地又为李祗李随所阻,欲南下则有鲁炅、张巡当道,而河北又有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为心腹巨患。当此之时,若能使郭子仪李光弼端了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天下大势可定。

    但当今天子已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人了,他的智慧也被酒色腐蚀殆尽了。

    安禄山攻占洛阳,对他的天子权威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恼羞成怒的他早已抛弃一切,只想着攻进洛阳,看了安禄山的首级,况且天下的形势又很有利。李隆基急令高仙芝、封常清出关决战,甚至他自己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御驾亲征,并且让李亨监国。不过最终被舍不得他的杨贵妃劝住了,但还是想让高仙芝封常清出关进攻。李隆基的瞎指挥又一次牵动了武将的心。

    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李光弼都上书谏言潼关兵多老弱,不可与战,又献策言范阳空虚,以高仙芝、封常清当潼关兵马,以郭子仪、李光弼率兵直扑范阳。奈何李隆基不许,他只要高仙芝出关决战。

    高仙芝、封常清一味地抗命最终激怒了李隆基,这让边诚令抓住了做文章的机会。

    边诚令是高仙芝的监军,最初,他向高仙芝讨要玄宗发给天武军让高仙芝高仙芝招募军队的财货,这确实把高仙芝给搂上火了,当场就把边诚令给一顿痛骂。由此他便对高仙芝怀恨在心。现在终于找到机会了,便利用自己宦官的优势给一个劲儿地向天子诋毁高仙芝和封常清。

    李亨着实想将高仙芝、封常清救下来,这俩人之后也可成为他平定叛乱的左膀右臂,只要自己的手下人才越多,功高震主的事就越不会发生,历史上的李亨李豫平叛之后,功臣皆是郭子仪的部下,这就是换李亨来也会猜忌他啊。

    但是李亨数次上奏为高仙芝鸣冤,奈何李隆基就是不听。李亨又上书希望李隆基能以官爵抵消二人的死罪,但恰好李隆基看奏疏时边诚令就在旁边,李隆基当即询问边诚令的意见,边诚令明显知道天子的那一根被安禄山刺激的伤痕累累的神经,便道:“安禄山为逆,皆因其怀圣恩而不知天恩,今高、封抗命,圣人如不严办,往后何人会实心用事。”

    李隆基听后,满眼都是杀气。

    。。。。。。。。。。

    时间走入了天宝十五年,不过对于长安洛阳的人来说恍如梦境,那个太平安乐的盛世已经告别了大家,现在是家家户户都在抓壮丁,长安的在抓,洛阳也在抓。元旦也早以不见半点新年的气氛,户户小民都在祈祷着这场叛乱早点结束,也在祈祷着在潼关的家人平安无事。

    对李亨来说,今年确实不景气,因为他刚刚得到的监国的位子被天子给撸了,他还没有正式过一天监国的隐了,就这样没了,李亨也无力吐槽了,杨家的那群人为了不让李亨监国,让杨贵妃趴在地上哭谏,哭得那叫个梨花带雨,杨贵妃恨不得把一张脸塞进土里,说是李亨掌权后他会死无葬身之地,还吃了一口土。这可真的让李隆基心疼了,连忙把李亨的监国位子给撤了。这真的把李亨酸死了,恨不得用踩了狗屎的大鞋底踩在她脸上。

    高仙芝与封常清死了,李隆基令在家中养病的哥舒翰接替高仙芝,哥舒翰知道固守潼关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自不想步高仙芝的后尘,因而坚决称病不受,李隆基更不可能答应他,哥舒翰是他唯一的选择,并任命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兼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人将领火拔归仁等都率领部落军队归哥舒翰指挥,再加上高仙芝原来的军队,号为二十万。

    三天前李亨的弟弟死了,就是那个刚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六弟。作为对李亨的补偿,这个兵马大元帅便给了李亨,不过在名号上做出了一点改变,加了前锋二字。显然李隆基并没有放弃御驾亲征的想法,他还是对战局的估计太乐观了,这是极为危险的。

    哥舒翰接受了高仙芝的兵马后,在策略上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直到五月份,他还是没有出击。这使得李隆基极为不满,不但是因为安禄山称帝了,也有对哥舒翰猜忌的原因。

    哥舒翰领兵二十余万镇守在潼关,却一直不按照李隆基的意思出击,这不得不让李隆基觉得他有二心,要知道关中也就有五六万兵力。这也许就是哥舒翰与王翦之间差距,王翦能用举国之兵而释君王之疑,但哥舒翰显然做不到。

    哥舒翰素来与户部尚书安思顺不和,安思顺是安禄山堂兄,不过安禄山的继父是安思顺的叔父,因而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因安思顺多次向李隆基举报安禄山谋反,所以安禄山起兵反叛后,李隆基不加问罪。哥舒翰伪造了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信,让人假装送信,然后在潼关城门口抓住此人,献给朝廷,而且列举了安思顺的七条罪状,请求李隆基杀了他。哥舒翰的这种挟迫天子的行为让李隆基暴怒异常,不过李隆基最终还是斩杀了安思顺及其弟安元贞,以安抚哥舒翰。安思顺是杨国忠的心腹,却因为哥舒翰的一道奏疏丢了性命,而且杨国忠死活都救不下他们,哥舒翰此刻的能量这让杨国忠十分畏惧。

    哥舒翰一直拖到了六月份,他多拖一天李隆基的猜忌就加深一分。

    这时哥舒翰部将王思礼又劝他上表杀掉杨国忠,哥舒翰虽没有答应。但手眼通天的杨国忠还是知道了,这让杨国忠大为恐惧。同时,杨国忠很敏感的把握住了李隆基的心思,便奏道:“臣弹劾哥舒翰谋反,臣闻贼将崔乾佑屯陕州之兵不过三千老弱疲兵,而哥舒翰彳亍不进,必有他心,不可不防。”

    崔乾佑确实是这样做的,但那叫诱敌深入,那三千老弱是鱼饵。

    杨国忠什么心思李亨会不知道?可是现下这个关头李亨确实得为自己谋划一下了。

    便也奏道:“臣闻安逆尽起精锐为天下患,今以老弱屯于陕州,必诱我出关,以精锐断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