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东宫平常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亨就得亲自参与到平叛的战斗中了,李亨必须得来一个御驾亲征,否则没有君威,任谁也镇不住那群骄兵悍将。所以李亨必须得把原身在被立为太子后所松弛的骑射本领给召唤回来,不过这事有点难。

    李亨通过原身的记忆了解到,东宫可以说是被渗透成了一个筛子,明里暗里谁的眼线都有。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练过弓马武艺的太子又开始练习射箭了,这传出去李亨真怕别人想歪,你太子这是要干嘛呢,想在军队中培植私人势力,还是别有他心?尤其是这个皇帝老爹对太子十分地忌惮,没有一个好的借口,再让杨国忠这个小人搅合一下,李亨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期间,李亨不但熟悉原身的各种技能,也开始阅读各类书籍,当然也包括兵法战策,闲暇之余,也把东宫的乐师舞女叫过来,该享受还是要享受的嘛。

    装了两个月的病,李亨再也装不下去了。因为太子的老师,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李齐物来进宫看望太子了。李齐物是宗室成员,是李神通的玄孙,要比李亨大两辈。这样的人都来了,李亨自然是不能再装病了,便答应他在四月初一举行朝会。

    东宫的朝会是在每月初明德殿举行,时间也不固定,时有时无,参加朝会的人自然是东宫属官。

    李亨坐下后,诸卿皆参拜。太子还礼,而后分两班坐定。便开始了东宫的常朝生活。

    唐朝作为中国各项封建制度发展成熟。而东宫也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制度,差不多就是一个应急制度,或者说是个备胎。也因为这是一个备胎,在国家正常无大事的时候,常朝现在差不多就是礼节性的活动,由于当今天子对太子很是猜忌,东宫属官不但一直不全,而且处理东宫日常事务的太子詹事府也由李隆基掌握。

    东宫属官中,太子太傅为李暠,已年过七旬,也是李神通的玄孙。太子太保为哥舒翰,不过哥舒翰身兼河西、陇右两大节度大使,人在陇西,自不会来东宫上班。

    东宫六率,各率不过百余人。文武官员,要么是派过来养老的,要么是京城权贵子弟来这里讨一个闲职,都是靠不住的。当然也有一些名士,如太子右庶子丘为。

    在这些属官中,除了太子宾客兼左庶子房琯还可依靠外,其他人与其说是东宫官员还不如说是天子之官。

    房琯是长安名士,李亨多次折节下交,才请来做太子宾客的,不过史载此人喜好空谈,却没有啥真本事。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便以房琯为右仆射,知政事。李亨本来打算让郭子仪去收复长安,但是房琯却想挣功,便请求做了主帅。为什么说是挣功呢?

    因为叛军打下长安后,大肆劫掠,老百姓十分痛恨。李亨北上灵武后,长安城里天天流传着太子即将收复,甚至有百姓攻击叛军。长安城里的叛军可谓是一日三惊,真是军无斗志,将无战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收复长安易如反掌。不过房琯领军后根本不问军政,举荐的军司马等高级将领差不多都是文人。唐朝虽说是文官上马可治军,武官下马能治国,但也有无能之辈,泛泛之人啊。结果一场必胜之战却变成了一面倒屠杀,官军二十万人损失十二万人,将关中军民打击的士气全无,却大涨叛军气焰,稳定了叛军军心,以至于之后郭子仪收复长安时变得异常艰难。

    众人相互见礼后,而后太子詹士李希言禀奏东宫这几月日常事务。之后李亨有提及四女宁陵郡主李沫的出嫁事宜。李亨吩咐太子中允裴春卿道:“一应礼仪也都按制去办吧。”而后诸臣无事可言,便撤了朝会,李亨照例去了崇文馆。

    崇文馆是仿照弘文馆设立的,也是太子治学之地。太宗皇帝是一位马上天子,取了天下后便按照自己秦王府十八学士设立了弘文馆,设立弘文馆学士,向他们求教治国之术,相应的也给东宫设立文学馆以培养太子。

    到崇文馆后便让几位学士讲一下太宗文皇帝撰写的《帝范》。好得他要为以后做准备,这管理的学问不可不学。几位学士自无不应,便翻出《帝范》来讲了起来。不过初唐的辞藻较为华丽,即使是李亨继承了原身的记忆,但还是听了个一知半解。就这样熬到中午后,李亨便嘱托他们给此书校注一下。诸位学士们仿佛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欣喜的领命而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