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捣乱的孩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就拿蔡七社来说,一共有39户人家,可是前前后后分了好几个棚子,有陈棚子,罗棚子,梅棚子,杜棚子,潘棚子,刘棚子,傅棚子,还有周棚子和北周。

    这个年代,盖房子没有什么讲究,只要是无主荒地,你在那里搭建成一个草棚,这个荒地就算有主,大部分都是你姓什么,就是什么棚子,简单易懂。

    如果你姓刘,那么这个地方刘棚子,如果你姓王,那么这个地方就叫王棚子,就是你的地盘了,你就算在这里落户了。

    很多人怀疑这是胡扯,这里可是江南福地,有名的鱼米之乡,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荒地呢?

    呵呵,这个还真的不是胡扯,不但有荒地,而且是百里荒地,廖无人烟,估计,和大西北有的一拼。

    还有活着的老一辈,他们当初就是亲生经历者,他们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比较年轻,有的几岁,有的十几岁,稍微大点的,现在也才八九十岁了,他们那些人,就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

    当初,从河阳老家遭难了,几千人逃难到这里,发现这里廖无人烟,十分的不相信,有的运气好的人家,还能在田沟荒野里面找到废弃的村庄,可惜,村庄已经空无一人。

    运气好的人,还能找到房子,有的是房子已经毁坏的不成样子,可是,有的房子,还是完整的,可是,人呢?

    人去那里了?

    老一辈的人,都不明白。

    很多老人,怀疑这一代遭遇了大瘟疫,所以,人都光了,所以,繁荣富华的江南小镇,变得凄凉和荒芜。

    后来,周大毅经过仔细的推敲,结合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猜测,大概明白这里为什么没有人烟了。

    不是瘟疫,最大可能就是战争。

    当年的太平国可是定都南城,距离这不过150里,前前后后,经历十几年的战争,不管那一方胜利,都是大开杀戒,失败的一方,也是大开杀戒,你杀过来,我杀过去,硬生生把一个繁华的江南小镇,耗成荒无人烟的鬼蜮。

    老一辈的运气不错,跑到这里,一无所有,到处都是荒地,只要你勤快,不用担心没有田地种。

    租田地?

    没有必要,外面到处都是田地,开荒下来,就是你的田地。

    据说,当年的老一辈,砍黄蒿圈地,别人看到黄蒿围起来的地方,心里明白,这片土地有主了,就会去别的地方开荒了。

    现在这批的老爷,他们的父母,有的就是他们本人,就是当年的开荒的佼佼者,那个年代,只要你肯干,就不用担心土地的问题。

    所以,那个年代的村庄,比较有特点,因为都是逃难过来,骨子里面的冷漠,肯定不放心别人,所以不和别人住一起。

    但是,又不敢一个人住的太偏僻,否者,遇到一点意外,死了都没人知道。

    那个年代的意外很多,小病小灾就不说了,要是遇到土匪打劫,或者下山狼,那个时候,又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了。

    所以,那个年代,逃难到这里定居的人,都是隔个一两百米,搭一个棚子,遇到灾难的时候,大吼一声,相互之间,可以守望相助。

    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棚子格局,隔个几百米,都能看到几户人家,住的特别分散。

    当然,也有住的比较集中地方,比如说蔡庄村,他们那里就有百十户人家,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地人,或者搬迁的过来的亲戚。

    蔡庄七社的社员,大部分都是河阳逃难过来的,现在,和老家那边还保持联系呢,这几年,还有老家的亲戚过来呢,当然,也有人回去祭祖,

    好像前几年的时候,周家的老家有长辈过世了,周正明和周家的几个本家兄弟,专程回老家奔丧过。

    这个年代的老爷,比较有特色的,最早逃难过来的人,因为较早的开荒种田,所以,他们都成为有田有地的人家。

    战争在继续,不断的有人逃难过来,后面逃难的过来人,只能租种别人的土地,形成了老爷和穷人的关系。

    可惜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情况,又反过来了。

    周家,又成了落魄之家了,现在,周大毅为了工分的问题,在绞尽脑汁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