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我的生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是,农村的标准,什么时候才能达到50斤。

    有人说多分点粮食?

    扯淡,你说多分粮食就多分粮食啊?

    什么叫做统购统销?

    社里的口粮分完之后,留下来必要的种子粮,饲料粮,储备粮,战备粮之后,其他的所有粮食,按照定价粮的标准,统统的卖给公家。

    多余的粮食,卖给公家,公家扣除水利费,教育费,各种支出和摊派之后,把多余的钱,打到社里的账上。

    社里的会计,开始算账,社里的总收入,减去社里的各种开支和支出,剩下来,才是社里的收益,结合社里的全年加起来工分,一平均,计算出一个工分多少钱。

    社员一年赚取的工分总数,乘以一个工分多少钱,计算出自己的一年的收入,当然,这只是收入,扣除的的口粮的开支,还有其他的借支和赊账之后,把剩余下来的的钱,再分给你,那就是你的一年的收入。

    工分的价格,有高有低,那个根据你们社里的收益来决定的,周家在的蔡庄七社,去年的工分价格,好像只有4分钱。

    老爹一年有3420个工分,老妈只有2412个工分,老三有3210个工分,老四老五和老六,几个人加起来,还有1246个工分,总共10288个工分,一个工分4分钱,总共家庭收入411.52元。

    看起来很多吧,赶上一个工人的工资水平了吧?

    呵呵,那给你算一下家庭的开支。

    口粮480斤,其中小麦50斤,0.12元一斤,总价6元;水稻150斤,0.08元一斤,总价12元;大豆50斤,0.13元一斤,总价6.5元;山芋1150斤,0.02元一斤,总价23元。

    480斤口粮的开支加起来就是47.5元,老爹,老妈和老三,他们三个人的标准就是142.5元;360斤的口粮标准是75折,一个人的口粮开始就是35.6元,四个兄弟的加起来技术142.4元。

    一家七口的口粮,一年的开支达到285元,总共收入是411元,减掉口粮的开支,剩余126元。

    粮食开支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开支,食用油的标准,一个人一年是3斤的标准,家里7个人,那就是21斤,2.8元一斤,那就是60元差一点。

    布料,一个人一年的标准17.3尺,家里7个人,那就是121尺,6毛钱一尺,那就是73元。

    盐的标准,一个人头一个月的标准是一斤,一年12斤,7个人,那就是84斤,盐的价格0.13元一斤,那就是10块钱。

    还有其他火柴,煤油,糖,针织品还有其他生活用品,一年下来的开始也不少。

    去年一家人的收入,还不够去年的开支呢,还用动用以前的存款,才让日子勉强过下去的。

    周家的情况还好点,还有点存款,要是以前的贫农,家里孩子比较多的,劳动力比较少的人家,他们的日子才难过呢。

    有的家庭,他们家的工分,还不够买社里的粮食,一年忙到头,有的家庭,还倒欠社里的钱呢。

    欠钱怎么办?

    没钱入账,可是,不能不吃油,不穿衣服吧?

    卖口粮吧,把分给自己的小麦和水稻给卖掉,只要山芋的话,这样还能省下不少钱呢,可以买油吃,可以买衣服穿。

    所以,这个年代,家家户户最多的就是山芋,因为道理很简单,这个年代,水稻基本分不到多少,而且,水稻都是要上交义务粮,要是年份差的话,水稻都不够上交义务粮的话,那就是一斤水稻都分不到。

    所以,在分配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少分水稻,社里开出的标准,一担水稻,可以换500斤山芋,这个是社里优惠的价格,要是在市场上的话,一担水稻,只能换到400斤山芋。

    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山芋泛滥,周家也分了7000多斤山芋。

    7000多斤山芋,看起来很多,可是,再多的山芋,都填不满那个小小的一张嘴,因为周大毅亲眼所见,自己老三那个瘦的跟猴子一样的体格,一顿饭,可以吃掉6斤山芋。

    我的天啊,那可是一顿饭啊,一天三顿饭啊,要是放开吃的话,7000斤山芋,老三一个人就能消化的差不多了。

    山芋吃多了,放屁,胃胀,恶心,最难受的是烧心,烧的吐酸水,那个滋味,真的太难受了。

    再说,哪有那么多的山芋给你吃,7000多斤山芋,那是7个人的口粮,老四,老五和老六,虽然没有出工,可是,饭量不比出工的老爹和老三小多少。

    就连老六那个病秧子,一顿饭,轻松干掉3斤山芋,这个年代的人,人人都有一个大肚子。

    哎,周家也没有办法了,去年的话,家里的一条牛,可以换回来3000工分,家里的四轴龙骨水车可以换回来1000工分,家里的大宽桶还有300工分,加起来4300个工分,顶的上两个劳动力啊。

    可惜,现在,那些东西,都属于不劳而获,统统的取消了。

    今年,家里的大米和小麦,变得更加稀少了,可能,只有过节的时候,每人才能分到一小碗细粮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